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600字

作者:ysladmin 时间:24-03-14 阅读数:6人阅读

马上要过中国的端午节了。请问大家自己是否知道家乡过端午,有什么不同习俗?

我老家在陕西,端午节主要习俗是包粽子、送五彩缕、穿五毒肚兜、戴香香包、悬挂艾蒿菖蒲,点雄黄酒,吃鸡蛋、粽子、油糕、油果子、甑糕等。

习俗一、包粽子

陕西人制作的粽子与别处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在端午节,谁家包粽子有粽子送人,这家就受人羡慕尊重,一定是幸福之家。过去六十到八十年代,陕西粽子一般是三角形状,用芦苇竹叶,有的用竹子叶作外皮,里面的配料不像南方人那样喜欢用糯米、绿豆、猪肉、五香粉,而是用石碾子将谷子、糜子碾成谷子米、糜子米来做粽子,陕西管它叫燃米子(意思为黏米,有粘性)。用燃米子做的粽子更为黏、细、滑、韧、爽,这种做法现在基本失传了,后来的粽子大多使用糯米来做了。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6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包粽子的米泡越久越好,至少要泡3个小时左右。先是用清水浸没糯米,每天换2~3次水,浸泡几天后再包粽子,由于谷米吸水将细胞壁胀破,黏性成分释放出来,可使粽子异常黏软。把粽叶子放水里泡后洗净后空掉水,有的还要把粽叶在锅里煮一煮捞出来空着,馅料红枣、红豆、核桃、花生米都要浸泡好。

包粽子的时候,先把粽子叶两张背对着背,光滑的朝外面,头尾相对,放好后,从中间对折成一个大漏斗形状,在斗里先放少量的米,放枣子等,再加米,加到合适即可,然后轻压或轻拍斗里的米,使米粒之间更紧凑点,翻下4个头尾把口封好,再用绳子绑紧绑好,这样,一个菱角形状的粽子包好了。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马上端午节就要到了, 我先说说我们的家乡河南的端午风俗。 去竹园捡竹叶包粽子。然后煮鸡蛋和蒜。 早早去河边用河水洗脸。洗去疾病和苦难。 绑五色线。用5种颜色的线缠在一起绑在脚上和胳膊上。避灾、除病、保安康。 插艾草。把艾草插在门头上,驱病辟邪。 戴香包。各种各样的图案图形。挂在脖子上香香得。 还有的地方的风俗有赛龙舟、贴钟馗像、抹雄黄酒、烧符水洗手,再洒路上,寓意送灾,保平安。 不过端午节是最隆重热闹的应该就属屈原的故乡湖北了吧。 ​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6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端午节可以说是中国很热闹也很隆重的节日了!

相对来说,端午节在南方的氛围要比北方热闹的…

说一下山东的端午节…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60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端午这一天,山东所有地区普遍在门口插艾蒿,除了插艾蒿外,胶东部分地区还加插桃枝,临沂地区则在大门上插柏枝,用以驱邪。

小时候的端午节还没现在如此正式,那时候的端午节叫午旦午!临近端午,人人都是四处找艾蒿,或者找桃木枝,插在门口!小孩子们最期待的还是这一天的煮蛋了,有些人家会用艾蒿煮蛋!

所以说小时候的端午节的样子,就是敞开了吃蛋,并不局限只是鸡蛋,鸭蛋鹅蛋都会煮,各种吃法层出不穷,什么砂糖拌蛋,有些人还喜欢蒜泥拌蛋…

对于吃粽子,小时候是没有的,随着年龄见长,慢慢的就成了单纯的鸡蛋,再后来慢慢的出现了粽子的影子…

记得第一次吃的粽子还是在济南,一块钱一个的粽子有碗口大!

随着时间推移,端午节的节目也是愈加丰富,慢慢的南方地区的活动也到了北方,划龙舟也成了端午节的比赛项目…

总的来讲,国家繁荣富强了,老百姓的生活也愈加幸福甜美,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我先来,我是山东的,北方端午节感觉没有南方隆重,记得小时候过端午节,对我来说紧紧重要的就是吃粽子,我们那大部分人不会包粽子,都是外面买,而且只有甜粽子,没有馅,糯米上插着红枣蒸熟了,糯米混着红枣香,又香又甜。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带五子线,家里老人用五个不同颜色的彩线编成一个手链,戴在小孩手上,无论干什么都不能摘下来,等到端午节后第一场雨,丢到水里飘走,据说是对小孩健康的一种祈福。再一个事就是插艾草了,在家里门上插上艾草,还要用艾草煮水洗澡,好像还要用艾草煮鸡蛋吃,记不太清了,大概就是这些活动。

可能各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吧,我们这端午节一般有两个习俗。

一个是端午节那天,起来早早的,在田地边

用镰刀割些艾草,赶在太阳出来之前拿回家,放在大门前和窗台上,听老人说,这样可以驱赶蚊虫进入。

还有一个就是传统美食了甑糕,它是用糯米、红枣、红糖在大铁锅蒸制而成。吃起来很美味,这美食一般就在端午节前就准备好了,到端午节那天供亲戚朋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