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后院,我家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是枣树是什么意思

作者:ysladmin 时间:24-03-15 阅读数:7人阅读

鲁迅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怎么解释?

这段文字,如果从一般写作方式来讲,就显得好象重复多余了,但如果把作者所表达的情景和心理因素考虑进去,就非常合理。第一,写景,重复的画面,往往有立体感,他往往能让你跟着作者的思想,走进一个画面,这本身就是重景色彩。第二,感情,从景物环境到心理描写,自然过渡,非常巧妙,触景生情,很有张力,也很新奇!大师的水平,很有独到之处,“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才是真谛!但不能误读了鲁迅大师的苦心和艺术水平才对!

张大春在《小说稗类》中曾提到这几句,说得很有意思。

他说:“《秋夜》篇首这'一株还有一株'的枣树示范了白话文学运动发轫之际的一种独特要求:作者有意识地透过描述程序展现观察程序,为了使作者对世界的观察活动能够准确无误地复印在读者的心象之中,描述的目的便不只在告诉读者'看什么'而是'怎么看',鲁迅'奇怪而冗赘'的句子不是让读者看到两株枣树,而是暗示读者以适当的速度在后园中向墙外转移目光,经过一株枣树,再经过一株枣树,然后延展向一片'奇怪而高'的夜空。"

我家后院,我家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是枣树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又说:如果将之“修剪成'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这样的两个句子,乃至于'后园墙外有两株枣树'这样的一个句子。……,我们会坐失什么呢?……答案可以简单得令人失望:一旦修剪下来,读者将无法体贴那种站在后园里缓慢转移目光、逐一审视两株枣树的况味。修剪之后的(无论是两个或者一个)句子也将使《秋夜》的首段变成描写‘枣树’的准备;然而鲁迅根本没准备描写枣树呢——或者应该这么说:枣树只是鲁迅为了铺陈秋夜天空所伏下的引子,前面那四个‘奇怪而冗赘’的句子竟是写来为读者安顿一种缓慢的观察情境,以便进人接下来的五个句子:‘这(按:指枣树)上面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

另外,废名曾在《莫须有先生传》里说:“他写《秋夜》时是很寂寞的,《秋夜》是一篇散文,他写散文是很随便的,不比写小说十分用心,用心故不免做作的痕迹,随便则能自然流露,他说他的院子里有两株树,再要说这两株树是什么树,一株是枣树,再想那一株也是枣树,如是他便写作文章了。本是心理的过程,而结果成为句子的不平庸,也便是他的人不平庸。”

张大春和废名说得都很有道理。其实,文学语言不仅仅只表达意思,还附带着要表达很多其他的东西,譬如情绪。如若将鲁迅的这几句简化为“在我的后园墙外有两株枣树”,那就完全是在客观描述对象,不含任何主观情绪在里面。而鲁迅那样写,隐含着这样一层意思,即“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没有什么新奇的,也是枣树”,于是就将自己那种百无聊奈的情绪带进去了。

我家后院,我家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是枣树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举个例子,假如大过年的,大鱼大肉你吃腻了,这天吃饭,桌上就两盘菜,都是红烧肉。这时你发朋友圈,或写“桌上两盘红烧肉”,或写“桌上有两盘菜,一盘是红烧肉,另一盘还是红烧肉”,你认为哪句能更好的表达你的情绪?


这个句子摘自鲁迅先生的《秋夜》,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这里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间接表达出了作者孤寂的心情以及对枣树傲然挺立,凛然不可侵犯的精神风骨的赞赏。

古龙也曾在《小李飞刀》里用相似的句子描写被林仙儿软禁起来的阿飞的寂寞——李寻欢问阿飞,“你看,这棵树上的梅花已开了,你可知道开了多少朵?”阿飞说,“十七朵。”是多么寂寞的人,才会这么清楚梅花来了几朵啊。

我家后院,我家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是枣树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另外我个人认为这么重叠的写,也进一步的加强和突出了枣树的形象。作者一开篇就把象征具有反抗精神的进步力量的枣树凸显在读者面前,然后视角上移,推远,写“奇怪而高”的天空。继而描写天空的帮凶,眨着冷眼的星星,圆满的月亮,寒霜,夜游的怪鸟,以及相对应的枣树不屈不挠直刺天空的形象,怀揣梦想默默努力的粉色小花,追求光明前仆后继的小青虫。以枣树为中心和以天空为中心的两个鲜明对立的阵营跃然纸上。

一株是枣树,另一株还是枣树,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相对于浩大的天空而言,枣树的力量虽然很薄弱,却也并非孤立无援,它有同伴,虽然只有两棵。除此之外它还有粉红小花,小青虫这些伙伴,它不是只有自己一个在孤军奋战。

当时,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相互勾结实行统治的情况下,中国北方的民主革命处于低潮。同时,“五四”退潮后新文化战线发生了分裂,思想界起了巨大分化,原来“同一战阵中的伙伴”,“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而且北京的文化界和教育界又掀起一股提倡国粹、整理国故,妄图将青年重新拉回故纸堆的复古思潮。

面对这些社会变故和强大的统治势力,作者鲁迅不免孤寂、彷徨,时而感到一种“成了游勇,布不成阵”的苦闷,但他没有丧失勇气和信心,一方面急切地找寻生力军,一方面孤军奋战,坚忍地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联系本文写作背景,不难发现,本文借枣树与天空的对峙,写出了当时革命者所处的严酷环境和革命者矢志不渝斗争到底的姿态和决心。在当时的处境下,作者虽然孤寂,苦闷,彷徨,但却保持着绝不放弃的决心。正如文中的枣树,虽然饱经沧桑但却坚韧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