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习俗,中秋节有什么风俗 传统

作者:ysladmin 时间:24-03-15 阅读数:12人阅读

中秋习俗有哪些?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

“节日”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每逢节日将至,人们便会早早做好准备,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度过。在中国,因为地大物博和历史悠久,传统节日可谓是数不胜数,且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它代表着旧年的结束、新年的开始,于是因其特殊寓意成为了最隆重和受欢迎的节日。

中国人在过节时,往往会伴随着许多的习俗,如上文所说的春节到来时,人们便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等。除了春节,中国人还会在许许多多的节日中践行独特的习俗,如端午节时的赛龙舟、吃粽子,重阳节时的登高、插茱萸,冬至时吃饺子、喝羊肉汤,正月十五猜灯谜、吃元宵等等。那么,在度过同样作为重要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时,人们又有着怎样的习俗呢?

中秋习俗,中秋节有什么风俗 传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早在成书于西汉初年的《礼记》中,便已经有了“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的记载,此外,《礼记》里也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的文字,说的是天子会在秋天时祭祀月亮,大概是秋高气爽时节月亮显得更加皎洁和神圣之故,可见,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人们在过中秋节时会食用肉粥,天子更是要举行祭祀活动。

到了汉朝,辞赋家枚乘在作品《七发》中写道:“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所谓的“八月之望”,也就是十五、十六号,这与中秋节八月十五的日期相吻合。因为这一天月亮最圆,其对地球潮汐的影响也达到最高点,所以沿海地区的人们常常选择观潮娱乐,这一点在历代的文人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宋人赏月时往往还要举行拜月活动。所谓拜月,就是在庭院中焚杳祭拜月神,说出自己的心愿,以求得保佑。如中等人家,男子则求“早步蟾宫,高攀仙桂”,所以当时诗人有“时人莫讶登科早,只为嫦娥爱少年”之句;而女子则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醉翁谈录》卷四曰:“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

中秋习俗,中秋节有什么风俗 传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秋之夕放水灯也是宋代风俗之一。《武林旧事》卷三《中秋》载道:“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或谓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观美也。”其意或是迎接潮神生日的到来,或是以此取媚于潮神,请求他不要给人们带来灾难。另从苏轼《和黄门韵》诗中“何人蚁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及其自注中“是夜贾客舟中放水灯”来看,其俗也见于故都开封。

明代的宫廷中,一进入八月,宫中开始赏海棠、玉簪花。至十五日,供月饼、瓜果,候月上焚香后,吃月饼,其席竟夜始散。八月蟹始肥,宫中举行蟹会。宫眷、内臣吃蟹,活时洗净,蒸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脐盖,细将指甲挑剔,蘸醋蒜,用来佐酒。有人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之式,互相比巧。

今天人们提到中秋节,最先想到的或许还是几乎只在过节时被人们制作和采购的特色点心——月饼。现在广泛的观点认为,月饼一词最早被记录是在宋末元初文人吴自牧所撰写的《梦粱录》中,因为月饼形状浑圆,和月亮相似,便因此得名。不过,最初的月饼和中秋节并没有联系在一起,这一习俗是后来逐渐才形成的。

中秋习俗,中秋节有什么风俗 传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即将到来

月饼界又要迎来新一轮月饼口味battle大赛

您最pick哪种口味的月饼呢?

其实过中秋除了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外

天南海北还有不少隐藏玩法

打糍粑、舞火龙、赏花灯、请兔儿爷……

吃喝玩乐,应有尽有

这次,就让我们萌萌的鼠年公仔带大家打卡

体验各地不同的中秋风俗吧!

谢邀。关于这个问题,子渊之前也非常感兴趣,为此专门查阅了相关史料,这里就抛砖引玉,和大家聊聊宋代时期的中秋习俗,可以对比一下和今天的习俗有哪些不同之处。

中秋得名于”三秋恰半”,其起源于唐,兴盛于宋,宋太宗赵光义曾把中秋与新年、端午列为三大节日。每逢三秋桂子,宋人都会进行盛大的庆祝,主要有赏月、赏桂、赏灯、观潮、吃月饼、饮酒赋诗等形式,其中多种月饼口味都是宋人所独创。

▲宋太宗赵光义剧照

在宋朝之前,很多地方其实并没有月饼这一说法,以前的“月饼”乃是皇室祭品。《周礼》曾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天子祭拜月神时,祭台上的糕点就是最早的“月饼”。自宋朝起每逢中秋佳节,皇帝都要在宫中举办盛大晚宴,京畿地区所有六品以上官员都要出席。祭祀月神后,君臣于席间同乐、赏月赋诗。那时,中秋宫宴上独特的点心名为“宫饼”,民间则把其俗称为“小饼”或者“月团”。

▲精致的月饼

大才子苏东坡曾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可见连以“吃货”自称的苏轼都认为中秋吃食“小饼”最为恰当,酥油和糖作馅的小饼,最是配得上天上明月。“月饼”一词首见于南宋文人吴自牧所作《梦梁录》,身为钱塘人的吴自牧,自南宋灭亡后为表哀思,专门撰写《梦梁录》以回忆南宋都城临安及家乡钱塘的城市面貌及繁华盛景。书中曾载,南宋时,权贵家中所做月饼为菱花型,名叫红菱饼,类似的月饼还有芙蓉饼、菊花饼和梅花饼等,这种月饼在平时作为点心也是可以吃的,不只限于中秋节食用。不过这些都是宫廷和权贵家中的景象,全民中秋食用月饼的盛况就要等到明朝了。

▲中秋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