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读后感,范进中举读后感300字
范进中举之后怎么样了?
原文中没有写中举之后,范进是否继续参加考试,是否又中了进士。但是在官差来到范进家里报喜时,文章写得很是详细:
平常范进家里很是贫困,已经穷到要把家里仅有的一只母鸡卖了去买米,范进中举后,左右邻里把家里的好东西能拿得全拿出来,好酒好肉全都无条件拿给范进母亲取招待官差。
平常不把范进当人看的岳父,听说女婿中举了,立马把他当成了贵人,范进因为中举而发疯,众人催促岳父给范进一巴掌让他清醒,平日里恨不得把范进当狗一样对待的岳父,这次打了范进后,却觉得是得罪了天上的星宿,竟给自己的手上贴了付膏药。回去的路上一个劲儿地给范进整理衣襟。
如果不是中举,可能这辈子都不会见面的本地乡绅,居然主动登门,先是送钱,又是送房子。范进一家搬去新房子后,乡绅又给范进大摆宴席三天三夜。
我不觉得作者主要是讽刺科举,而是讽刺的世道人心。在贫困的环境下,人们并不是抱团取暖,而是互相践踏,当有人忽然间发迹,众人都是争相攀附,完全忘了过去是如何对待人家的。攀附人家时,全然不在乎尊严和道德。
如同全红婵在国家队刻苦训练多年无人识,拿到奥运金牌的那一刻,就有邻里主动上门给全红婵家里送礼,给土院子免费打上水泥,不曾见过面的亲戚全都上门贺喜,争相开直播。
范进中举一折出自于《儒林外史》,本身就是对扭曲的科举制度的不满和嘲讽。
不可否认,科举制度始于隋,终于清末,前后持续了一千三百多年。他相较于隋之前的豪门之间举孝廉是一大进步,使寒门学子凭真才实学有了进入仕途的机会。如唐宋著名的八大家多属于进士出身。
但后来的发展越来越偏,直至南宋,竟形成了呆板的八股文取士,这无疑是一种无形的羁绊,埋没了众多有真才实学的饱学之人。《范进中举》就是在这一背境下的一个缩影而塑造的典型的代表。
历史上有无范进其人,说法很多,但其原形或不是某个具体人,而客观存在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题中之问:范进后来怎么样了,可能有多种答案。
按中国古代善终皆大欢喜的构思惯例,范进不是做官博得荣华富贵,就是继续苦读努力,最后弄个进士出身。
范进中举后,因丁母忧,过了三年才进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授职部属,考选御史。数年后“钦点”山东学道,在做官时,查荀玫考卷,发现竟是四等级第一名。
在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影响下。封建教条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为了挤进上层社会当官,光宗耀祖是他们一辈子目标理想。趋炎附势、执衷仕途、好官名利禄就是他们写照,在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所有的人都是那样子呀。
而现在的人们慢慢地也有了那种趋炎附势的丑恶嘴脸。
而在范进刚中举之后我们看一下一屠夫的表演,他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稀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儿,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地去了,活脱脱一个谄媚、见风使舵的胚子。
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巴结,有送田产的,有送房屋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的,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自是不消说了。张乡绅家又来催着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
他的母亲因为高兴过度,没几天就去世了,范进在家丁忧,满三年后去会试,中进士。至此前途光明。
后来做到了山东学道,为人正直不迂腐,为地方做了许多好事,其中荀玫就是一个。
下一篇:分手的留言,分手后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