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中永生教案,在大海中永生教案设计

作者:ysladmin 时间:24-08-25 阅读数:8人阅读

儒家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怎么理解?

儒家三不朽,立德乃行善做好事,立功乃为国家建功立业,立言乃是构建新的思想理论。人生在这三个方面,无论三立,两立,一立,只要立得起来,就是人生千古不朽之盛事。我从小就崇拜立言而树立著书立说的理想,我想立之言就是人的生活道理之言,贯穿于自已终生学习观察思考和十年艰辛笔耕写成的二O一九年五月经华文出版社出版的一百二十九万八千字的鸿篇巨著《生活鸣》一书中。

“立德、立言、立功”是成为圣人的基石!

可以用实例来说明,离我们最近的圣人王阳明就做到了“立德、立言、立功”。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在大海中永生教案设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儒家这三不朽其实出自《左转》,《左转》讲“太上先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所以很明显,这三者的顺序是立德——立功——立言!

所谓“立德”就是树立一个道德标杆,让世人敬仰学习,规范世人的行为,达到文明的标准。而“立功”就是救苦救难、平定叛乱、建功立业使得国富民强!而“立言”是对文人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无数文人想要不朽就必须“立言”,所以他们著书立作,把自己的思想写成文字流传千古,以求不朽。

这三不朽从古至今知之者甚多,但都做到的确只有三个人,这三人都可无争议的称为“圣人”!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在大海中永生教案设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至圣——孔子,亚圣——孟子,最后一位就是王阳明。对孔子孟子大家知道的很多,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都还能背的下来。

王阳明,王守仁一代宗师,出生在明朝较为稳定的时代。是明代心学的继承完善并且发展到大成的重要人物。个人经历极为传奇,对着竹子不吃不喝七天时间格物致知、龙场悟道等成为千古佳话。王阳明一生做到了三不朽,为后世人立起了道德标杆,不到四十天就平叛了宁王20万人的叛乱,并且有“传习录”流传与后世。

后世对王阳明的评价都很高,毛主席与蒋介石等都曾对心学做过高度评价,日本人更是以“传习录”做为人处世的依据。

在大海中永生教案,在大海中永生教案设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立德, 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曾几何时,社会上充斥着追名逐利的短期行为,熙来攘往奔竞于名利场上的人们根本无暇顾及不朽之名的诉求。不用说“立德”方面的假仁假义、外廉内贪的道德作秀,“立功”方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就是在被先贤古哲视为生命的“立言”方面,时下的不少著书撰文者所追求的也不再是不朽,而是速成,而速成者自然就难免乎速朽。如果从胡适所谓“社会的不朽”的角度看,真不知道急功近利的他们能拿什么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我死后哪怕它洪水滔天”这句历史上个别统治者的口头禅,如果不幸成了一代人的集体无意识或社会的潜规则,那真是莫大的讽刺和悲哀。

儒家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都是试图摆脱个人肉体的限囿,实现精神上的永恒。中国古人早就从万物的生死中悟解到人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人人都必须面对死亡的降临。既然肉体上无法达到永生,那么在精神领域能否实现不朽呢?儒家学派指出了三条途径:崇高的品德可以使人世世代代传颂,建功立业可以让民众长久的受益,精辟的言论具有永恒的价值,故而都能使人超越短暂的生理生命,恒永地活在人间,这正是儒家“三不朽”的精神价值取向。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人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1. “立德”是指做到修身克己,这好比做人地基一定要打牢;
  2. “立功”是指有现世的功业,治理国家有功叫“文治之功”;
  3. “立言”是指有传世的著述,。

立德的人,谓之圣贤。

他们有很高的境界,但未必有很大的学问和功劳。

立功的人,谓之英雄。

他们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但不常有很高的境界。

立言的人,谓之才人。

他们有很多知识,或伟大的作品,但不常有很高的境界。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往往以“三立”为标准,比如说辛弃疾、王阳明、曾国藩都做到了“三立”,进入了“三不朽”的境界。

能做到“三不朽”,是非常完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