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实录,坐井观天教学实录特等奖教案

作者:ysladmin 时间:24-08-25 阅读数:14人阅读

后金军与明军的战比是多少?

1个后金伤兵掉队,被一群明朝逃兵发现。大约有100人结果他一个人杀跑了接近100明军.觉华岛上,清军用269骑的代价,杀光了7000明军和7000商贩努尔哈赤的10万人马完全比当年成吉思汗的10万人有过而无不及,张居正说,1个蒙古人要100个明军才能对付,那么用在女真人身上也合适。

你觉得,还有必要对此吗?

七大恨”是明朝末年,统一女真诸部的后金开国雄主努尔哈赤向白山黑水、诸多同族宣誓的讨明檄文,具体时间是在大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公元1618年正月。当时这件事似乎没传到大明京师君臣的耳朵里,即便是传进去了,他们也不觉得这算什么大事,雄狮是不会在意绵羊的想法。可从史书上看,“七大恨”恰恰是掀开明末外在危机的前奏,是后金女真人的“豪情壮志”,是他们想要讨回的一个公道。对,就是公道,藏在人心的。此七大恨一发布祭告上天,意味着大明与后金将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斗争。在这也不得不佩服努尔哈赤的勇气,那么点人口和那么小土地,竟然敢向明朝宣战。要知道他不是坐井观天的青蛙,他不是不知道明朝疆域多辽阔、人口有多众多,但他就是敢做这件事。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坐井观天教学实录特等奖教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和后金对决过程中,萨尔浒绝对是关键一站,看看他们战比如何。

萨尔浒之战示意图

明军兵力: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坐井观天教学实录特等奖教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说法不一,明军具体的兵力,可以从明朝史料里找到。

在《明神宗实录》里,兵部尚书黄嘉善在奏疏里记录了兵力征调的情况:

“(万历四十六年六月甲寅)辽东全镇额兵不过六万,… , 通共未满八万。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坐井观天教学实录特等奖教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万历皇帝

为了准备作战,辽东新招了两万多士兵,宣大、山西、延宁、甘固七镇调来了一万六千多士兵,蓟镇又调来数千兵力,这样九边重镇能出战的兵力一共是八万左右。

但是援兵问题上,在万历四十六年六月江西道御史薛贞的奏疏中就说:调到援兵皆伏地哀号,不愿出关。

杨镐也说“援兵皆大减原数”,除了抵达的援兵数目不足,在明军出征前,甘肃路的援兵还没有赶到,这几个因素加起来,导致出征的明军只有七万多人,再加上叶赫部和朝鲜的仆从军,明军的实际参战兵力也不超过十万。

清朝的爱新觉罗氏是宋朝时金人的后代吗,有哪些历史依据呢?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可能不是女真人,而是来自于蒙古人!

努尔哈赤可追溯的最早祖先为七世祖即肇祖孟特穆,据《皇明实录》记载,“永乐十四年二月,赐封建州左卫指挥使猛哥帖木儿”,猛哥帖木儿与孟特穆是异译,属于同一人。

蒙古人名字中,许多带有“xx帖木儿”的,比如元顺帝就叫妥欢帖木儿,元朝丞相脱脱之弟就叫也先帖木儿,朱元璋最佩服的奇男子王保保,蒙古名就叫扩廓帖木儿或叫库库帖木儿,还比如元顺帝之孙在蓝玉扑鱼儿海之战中逃跑的北元皇帝就叫脱古思帖木儿,还比如孛罗帖木儿等等,不胜枚举。

因此,根据猛哥帖木儿这个蒙古名字,欧洲学者推测,努尔哈赤是来自西伯利亚,或者是在1387年冯胜、蓝玉逼降的辽东守将纳哈出所率领的20万蒙古军队当中的一个蒙古人后裔。长期与女真通婚,并居住在建州女真,自然以女真自称。

如果努尔哈赤祖先真的是蒙古人,那就只是拥有女真血统,并以女真自居的蒙古人而已,与金代女真无甚关系了。

爱新觉罗是大金国夹谷(加古)氏后人,金史:夹谷为仝(童.佟)。努尔哈次与明,朝鲜国书签名即佟.努尔哈赤,我大清八大姓第一为佟,有佟半朝之说。后皇太极将后金各族与女真族合一满州族,将大金国(后金)改为大清国,皇族称之为爱新.觉罗氏。因而,大清国是大金国复璧,满州族是女真族后人,皇族为夹谷氏后人,。

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叫猛哥铁木儿,姓夹温(和夹谷同音异写也同加谷)辽,金时期才有的女真姓,夹古(夹温)部辽代属胡里改(牡丹江)路,金建国时,该部最早加入女真!

幹朵里万户府是元代在松花江及黑龙江下游设置五个女真军民万户府之一,万户长就是夹温.猛哥铁木儿。管辖牡丹江与松花江汇流以西地区属下女真人事物。夹温后改称交鲁,觉罗和交鲁同音不同字…夹温(爱新觉罗)是宋朝时金人后代是无疑的!连这个都有人怀疑?金人有什么特别吗?

努尔哈赤立国时就叫金,后来区分和金宋时代的金才叫后金,金宋时代金比较强势,北宋的疆域很小,南宋更小,对金朝都称臣了,东北,中原都是金的地盘,不幸的是蒙古来了,更强势,西面的西夏,西辽,大金,大宋一起灭,金的情况特殊些,中间先被蒙古端了,金国主力回不去老家了,往南去抢弱宋地盘,而看金老家的金将蒲鲜万奴不鸟完颜部了,自己做了皇帝,又搞出了个东夏(国号大真,年号天泰,谋求女真之复兴)。还是女真…但皇族不是完颜了!

那一块唐后期,先后有渤海(粟末靺鞨)金(黑水靺鞨,辽朝避讳才叫女真),东夏,清四个政权,又被辽,元征服过,金前还有渤海…努尔哈赤不是黑水白山兴起的吗?难道是西伯利亚来的窃国者?[呲牙]

公元1233年,东夏灭亡。但蒲鲜万奴的后人以蒙古藩国的形式依附于蒙古,据《高丽史》记载,自1249年至1259年,每年都有东夏的兵马入境侵扰。元世祖即位后才开始逐步加强对东夏的控制。至1287年后,似不再有“东真”、“东夏”之名,剩下了一些女真部落万户府…

1234年,南宋和蒙古发动的一场联合灭金之战。1279年,岸山之战后南宋灭亡。金灭亡后地盘人叫汉人,南宋晚几十年灭亡,地盘上叫南人。而东真后和宋金不大一样,元控制得一直相对松一些!

爱新觉罗氏与赵宋的有关的传说,在清代就有了,而且是满人所传,汉人闻见。耐人寻味的是,在文网严密的清朝,统治者并未对此深究。我来简单聊一聊。

关于爱新觉罗氏的起源,《东华录》中这样记载:

相传有天女三……浴于池。浴华,有神鹊衔朱果置季女衣袂,季女吞之,遂有身。寻产一男,……及长,母告之故,因命之曰“天生汝以定乱国,其以爱新觉罗为姓,布库里雍顺为名。”母凌空去。子乘小船顺流至河,步登岸,折柳枝及野蒿为坐具,端趺其上。其地有三姓争雄长,构兵仇杀。有取水者奇其状貌,归告,众走问,诘以姓名,……众惊曰:“天生圣人也!”舁归,奉为主。

清皇室之祖先布库里雍顺,姓氏是他母亲赐予的,似乎不是当时各部中已有的姓,清朝的时候就有人暗中怀疑过,也有人旁敲侧击的记载过,但没有人敢直接说皇室不是满洲人。

乾隆皇帝《盛京赋》说:

“帝女天姝,朱果是吞,煌生圣子,帝用锡以姓曰觉罗,而其徽称曰爱新。”

爱新既然是徽称,觉罗才是姓,除爱新觉罗外,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西林觉罗,阿哈觉罗等,然而觉罗氏在金代毫无记载,清代却突然出现。金代的女真姓氏和清代的满洲大姓虽然写成不同的汉字,但基本都能找到对应关系,而人数众多的觉罗氏却不见记载。因而很多人怀疑觉罗氏是掺入女真的姓氏,族众之多,必当是集体加入,而只有徽钦二帝北迁能符合这个条件。

上图宋徽宗

昭梿《啸亭杂录》卷十《宋人后裔》云:

两汉以下,惟宋室最为悠久,虽屡遭变迁,其业犹存。即亡国后,其后裔亦未有遭酷毒者。按野史谓元顺帝为天水苗裔,事虽暗昧,未必无因也。近日董鄂冶亭制府考其宗谱,乃知其先为宋英宗越王之裔。后为金人所迁,处居董鄂,以地为氏。数百年之后,尚有巍然兴者,何盛德之至也。

这段话的重点在“巍然兴”,很多学者觉得很奇怪。董鄂部与满洲部是近邻,早就归降了满洲,如果金人迁宋裔于董鄂,必波及到满洲部。昭梿是说话、做事都很随便的人,后因“大嘴”获罪。他的著作中,把一些不宜公开的宫廷秘闻宣泄于外,多有记录。

松贤《祖国渊源录》中说:

满洲人初读汉字,每不能发正确之音,如称道路之道,曰“多罗”;称桃李之桃曰“托罗”。若以此规律推之,则赵姓之赵,实可发音曰“觉罗”。觉罗者即满洲人读“赵”字之讹音也。

现代著名满学大家金启孮先生很长时间内对前述的各种记载和传说半信半疑,一直留心考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觉罗是金代的“交鲁”,认为爱新觉罗氏与赵宋的一些传说跟传说明成祖是元顺帝之子一样是无稽之谈。前文《祖国渊源录》的作者松贤是金先生的舅爷。

为什么有人说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明明十不全却称十全呢?

“十全老人”,是个皇帝中最能吹牛逼的网红乾隆皇帝晚年给自己封的封号,所谓“十全”,来自与《周礼.天官.恩师》:

“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

指的是十全十美,上上等的意思,可见乾隆皇帝对自己一辈子的文治武功很满意。

他亲自写了《十全记》并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成了碑文,放在了布达拉宫前面,当然了,除了汉字是他自己写的以外,其他都是代笔,其他三个文字到了他这里,已经不会写了,没错,西安碑林的他的碑文也是这样,汉字自己写,满语别人代笔。

说回正题,这个所谓的“十全”放在乾隆这里到底是哪十全呢?

他在碑文里这么叙述的:

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我们来算个加法:2+1+2+1+1+1+2=10。

没错,他在位正好用武10次,每一次还都是好的结果。所以,乾隆是有吹牛逼的资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