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学习,

作者:ysladmin 时间:24-03-16 阅读数:5人阅读

高中阶段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像科学家一样”的研究过程,它形式上是“研究”,实质上是学习,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当然,高中生仍然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所以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在内涵和要求上有着较大的区别,但对于即将入读大学的学生而言,这种学习是非常有益的,是一种素质教育。

高中阶段进行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现行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以传授为主,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难做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由于学习环境开放,无固定大纲和教材,学生面向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选题,去获取信息和素材,学生再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将课堂学不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所以,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研究性学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次,研究性学习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了解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学习课题开题、研究、结题的基本方法,学习撰写实验报告,课题论文,为学生今后进入高校学习研究打下基础。

第三,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基本上是以教师、书本为中心,采用单一的传授方法,忽视人际间交流、合作,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与探究。教学基本上是教师一步步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忽略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探索知识。在这种教学状况下,学生真实的客观需求往往被忽略,它更多的是迫使学生去学习“已经理解”或“无法理解”的,甚至是“早已过时”的知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严重的压抑,主体性难以发挥。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足够大的空间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需要学习的知识;在学习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课题目标,这既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

第四,研究性学习,高考试题不会直接涉及,但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它立足未来,是大学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学习研究的一种基本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掌握这种方法,无论大学深造,或出国留学,都是大有裨益的。

高中研究性学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研究体验,提升学习能力。要知道在未来竞争的关键就是学习力的竞争,所以研究性学习代表了学校教育未来的方向。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高中研究性学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我从一下几方面回答你的问题

1.“知识爆炸”,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

近30年来人类发明创造是以往人类发明创造的总和,知识总量每7—10年翻一番,50年后世界知识的总量是现在的32倍。

具备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远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2、信息社会,知识传递快。

数字化,全球化→地球村落化

3、教育的困惑:用昨天的知识教给今天的学生,去适应明天的生活。

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都缺乏联系,学生缺乏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来自主学习。

4、对人的能力要求:

宽厚的基础知识,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和能力、与人合作及责任感、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应用问题并解决问题。目前,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许多中学教学改革的热点。研究性学习学习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形成的创造性学习方式。这课程的开设培养了我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的学习,通俗点说就只为了应试,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而这一门课程恰恰是填补了这一不足之处。研究性学习包含对资料的搜集、编辑与整理,还包括实验的没计,数据的记录等等。使我们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这种能力被训练出来了,这一课程的开设还能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每一项学习内容,方式,都要求要自己来解决。最后,这一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以前总是老师讲什么,我们就听什么,通过研究课后,我们能开始独立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