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季羡林,季羡林的成功中心论点

作者:ysladmin 时间:24-03-17 阅读数:3人阅读

王阳明说人皆可为尧舜,季羡林说坏人是不会改好的,你认为呢?

回答问题前,我先讲两个故事。

故事一、

说当年,文豪苏东坡与和尚佛印又坐在了一起闲聊。聊着聊着,苏东坡就问了佛印和尚一句:“大师呀,在您的印象中,您说我像什么呢?”佛印慈眉善目的看了看苏东坡,微笑着答到:“我看施主是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心中甚喜。得意之际,决定戏耍一下佛印。便反问道:“您想知道您在我看您像什么吗?”佛印笑着摇了摇头。苏东坡马上来了一句:“我看大师像一坨屎。”听了苏东坡的话后,佛印和尚看了看苏东坡,笑而不语了。

成功 季羡林,季羡林的成功中心论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由于佛印和尚与苏东坡之间时常有一些既有智慧,又含佛理的调侃,而苏东坡呢,又往往处于下风。今天,他认为自己赢了,便沾沾自喜的回了家。

见到哥哥一脸的得意,聪慧的苏小妹便问起了端由,听了哥哥的答复后,不屑一顾的瞥了苏东坡一眼,说道:“输成这样,还有什么可得意的呢?”苏东坡愣了,问道:“怎么会是我输了呢?”苏小妹答道:“佛印大师心中有佛,故而看谁都是佛。而你呢?心中只有屎,所以看谁都像屎了!”苏东坡听后,顿时无地自容了!

故事二、

成功 季羡林,季羡林的成功中心论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阳明未出道前,也曾经广寻寺庙,拜访高师,寻求悟禅之道。一日,闻知杭州某庙里有一位得道高僧,修行颇深。于是,前去拜谒。然而,交谈的结果令王阳明十分失望,只好同他唠起了家常。闲谈中,得知这为高僧的母亲尚在,便问道:“想母亲不?”刚才还在高谈阔论的高僧瞬间垂下了头,长叹一声之后,默默的留下了眼泪。第二天,这为高僧便离开了寺庙,打铺盖卷回家孝敬老娘去了……

好啦,故事讲到此为止。下面,咱们言归正传。

王阳明先生心胸广阔、博爱宽容,故而在他的眼里,自然是人皆可为尧舜了。而我们的季羡林季大师呢?到了晚年还沉迷于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的纠结之中……

成功 季羡林,季羡林的成功中心论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此,有关坏人会不会改好的疑惑,还需要我再费口舌吗?

王阳明的心学很多观点来源于佛学,佛经上说人人佛性具足不加外求,跟阳明先生说的人人皆可为尧舜,人人内心都存良知是一个道理,这个观点似乎又可以追溯到人性本善,人从未出生前就具足佛性,出生那一刻就开始受到凡尘所有欲望的沾染,虽具佛性,如果不断舍离清修内心,最后只能陈垢越积越厚,终至于佛性不见,良知无存,尧舜不在。所以阳明先生主张致良知,其实跟佛家说的修行几乎是一个道理,只不过方式方法有所不同,阳明老师说通过实践的修行和时间的砥砺,不断地把自己修养成一个心地善良,言行合乎伦理道德,并一定程度富有“敬天爱人,自利利他”的敬畏、怜悯和博爱之心的人。而佛家甚至还宣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就是说只要你一念证悟了,前一秒是个强盗,后一秒都可以成佛。


不正确。先讲王阳明说人皆可为尧舜,这怎么可能呢?如果人人都可以成为道德高尚的人,那么社会上还会存在违法犯罪吗?古代有专管教化的机构、官员,现代有宣传教育部门、官员,建设家风家教,对怎样做人、预防违法犯罪,可以说从娃娃就抓起来了,大人总是教育小孩的几句话“要讲规矩,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做错了就该受罚”,可是违法犯罪能够杜绝吗?在社会现实中,道德高尚的毕竟是少数。 而季羡林说坏人是不会改好的,也不对。改善从善、悔过自新的有不少,古代晋朝周处改过的故事家喻户晓,抗战时期,原本作恶的土匪中也有积极参加抗战,后成为英雄的。解放后,我国成功改造了日本战犯、国民党战犯、伪满战犯、旧社会渣滓,他们大多数改好了。还成功改造了一批批罪犯,他们大多数改好了。事实证明,坏人也会改好的。

这个话题挺好的,关于“坏人会不会改好皆成尧舜”感想如下。
一方面季羡林说“坏人是不会变好啦”虽说偏激却有同感。虽然能弃恶从善,但多数是顽固不化的,就如渔夫和魔鬼,总会大恩如大仇反噬恩主,还“舍曰欲之而强为之辞”。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辈辈传啊。
另一方面,王阳明所说的“人皆可为尧舜”也很合理,人人都心向幸福美好的阳光,见贤思齐三省自身,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若是身强体壮都是娱乐之友,若是妇孺之辈,皆有怀璧之忧。既然都是性相近,习相远,就要善于修养善德改良人生。
以上两个说法各有其理,当本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古训奋发努力求存图强,只要不清高欺下对得起天地良心就好。
至于要让坏人不坏,首先就要满足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条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之在世贤与不肖譬若鼠矣,在所自处尔。感情再好,也别忘啦营生,能牢牢圈住人心的永远都是钱财,用如此境界的秘密觉知指导人生就是能耐。凶禽猛兽能够在一起玩耍,就是食物充足,不存在二虎相争。所以生活搞好啦,做人也就轻松啦,也显得很智慧啦。第二,要处理好人多饭少的情况,有吃的都互相玩的很天真无邪。两个孩子争奶吃还没什么,三个孩子就会有一个愤怒的魔鬼啦。其三,坏人也是积贫积弱的好人生生惯出来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改善自己认知的习惯,让坏人眼睛一亮由然而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慨,我们更要努力成为不可冒犯的好人一族,才能有望成为尧舜感染坏人变好。

既然人皆可为尧舜,何事而今久无圣贤?

所以,王阳明这句话只是一个烟雾弹,正如《红楼梦》开篇故意说“贾雨村言”,显然是反话正说。

坏人不会改好,好人倒是常常变坏。

因此,季羡林先生这句话也是一个烟雾弹,偏偏只说了一半,正如嘴上说世界如此美好,心里却流着泪说了两个字“但是”。

可为尧舜,并等于必为尧舜。正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和“天生我材必能用”有十万八千里之遥。

道德,倒底有多大的力量?

善是否有善报?好人是否一生平安?显然,无数历史书中的事件赤祼祼地告诉每一个人这个问准的准确答案。

我想做一个好人,然而,我不做一个好人。你又能把我怎么样?

引伸为一个实际的问题。

做尧舜有什么好处?

季羡林到底有哪些成就?为何会被一些人称为“大师”?

既然不了解人家的学问,有什么资格对是不是大师说三道四?实是可笑,更不量力。

至于说人品,就凭儿子的那点瑕疵和临终之前住了几年病房?

大师不是圣人,即便圣人,焉能无过?

如此非议大师,无非就是为了证明“中―国当今无―大―师”的谬论,从而为进一步抹―黑―

中―国制造理由。

有些人,为了抹―黑,手段无所不用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