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犯观后感,少年犯观后感700

作者:ysladmin 时间:24-03-17 阅读数:2人阅读

相比秦桧陷害岳飞,欧阳修陷害狄青致死,为什么感觉少有人提呢?

欧阳修“陷害”狄青的事还值得商榷,狄青在泾原路抗击西夏立有战功,因受泾原路军事长官张亢挪用公款的牵连,被朝廷追责调查,欧阳修此时还出面替狄青说话,认为宋与西夏开战以来,狄青是涌现出来的少有的名将,其忠心耿耿,不会和张亢等人同流合污。

狄青后来平定南方侬智高叛乱,宋仁宗打算擢升狄青为枢密使,成为最高军事长官,宰相庞籍坚决反对。庞籍的反对是出于对狄青的保护,他认为从各方面来讲狄青还不足以担当此任,大宋的开国众勋太祖也只不过重赏财物,皇帝一旦破坏先例,狄青很容易成为他人的攻击对象。庞籍还认为狄青士兵出身,做了枢密副使已经顶了很大压力,如果再升为枢密正使,那帮文官肚皮不都要气炸了,庞籍是爱护狄青,实在不希望狄青因一夜暴名而遭到文官的嫉恨,被动地卷入政治斗争,毕竟狄青是纯粹的武人,没有政客的花花肠子。

可是仁宗头脑发热,偏偏还是执著地让狄青当上了枢密使,表面上仁宗是对狄青军事能力的肯定和宠爱,但实际上是将狄青推下了强敌环绕的陷阱,仁宗是好心办了坏事。在战场上穷凶极恶的敌人对狄青构成的威胁远不及大宋官场上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他们是群体行为,而不是个别攻讦。

少年犯观后感,少年犯观后感700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都得怪大宋的治国政策具有浓烈的文官政治色彩,重视文官,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宋朝皇权的“纵容”下,文官集团压制自己之外的武将集团,从一切可能之处阻止武将对核心权力的染指,杜绝让武将得势,维持文臣团队的既得利益。

所以狄青从此就如同一只温水中的青蛙,文官集团掌握的社会主流舆论开始环绕在狄青身边成为“温水”,随着舆论一波接一波的“加热”,狄青抑郁焦虑,惶恐不安。

社会上一会儿传言狄青家的狗头上生角,一会儿谣传狄青家夜里出现光怪,又有传闻狄青身穿鲜黄色的袍子,甚至狄青家着火,有人问救火的有没有看到身穿鲜黄色衣服的狄青跑出来,鲜黄色可是皇帝的专利啊。大家似乎都看到过狄青的“异状”,心照不宣地认为狄青的怪事和历代开国皇帝的那些“异状”相似,只是一时半会没有抓到“反状”。

少年犯观后感,少年犯观后感700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欧阳修只是点明了朝廷内外,庙堂上下的共识,他上书《论狄青扎子》,他曾经救过狄青,这次也无意伤害狄青,他肯定了狄青的功劳,也没有强调狄青的过失和缺点,但欧阳修提出难免狄青的部下不会拥戴其犯上作乱,欧阳修建议一个保护狄青的办法,让其外派居官调离京畿,朝廷也得以缓冲。

一波“加热”后再来一波,欧阳修再上《论水灾疏》,从水灾讲起朝政的得失,最后点到狄青问题,提到皇储问题,提醒仁宗赵家的皇位恐被他人染指。

此时文彦博又加入了欧阳修的队伍,他们都有君子的雅誉,都不是陷害忠良的奸人,相信他们都对事不对人,他们只是让仁宗及时将威胁宋王朝的一切隐忧扼杀在摇篮里,朝廷是不怀疑狄青,但有必要怀疑狄青的部下有可能造反。这里还有一段对话,仁宗坚持说“狄青是忠臣”,文彦博反驳道“太祖难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仁宗哑口无言,他怎么再反驳呢,他的祖先也是军头掌兵出身篡了别人的朝代。

少年犯观后感,少年犯观后感700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嘉祐元年八月,狄青被勉去枢密使,被贬陈州,到任后朝廷每隔两月就派人“探望”他,是一种监视,更是一种压力,狄青每次都害怕被赐死,不到半年便焦虑过度而死,终年四十九岁。狄青的死是仁宗不明就里无意中的伤害,是大宋文官集团的“杰作”,是朝堂政治攻讦的结果,是被舆论“温水”“煮”死的,不是欧阳修等少数人的作用,也不是在具体哪个人的政治私利推动下导致的结果。

自古以来,文臣武将之间矛盾很难调和。一方面文臣看不惯武将粗枝大叶,不拘细节的作风;另一方面武将不满文臣利用自己的刀笔小技迎合上意,毫无提刀上阵杀敌之力。

宋朝自太祖皇帝开国建邦以来,一直采取“文治”的国策,厚养士人伴随着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社会地位不断地提高,相对应的武将在朝廷的地位日益下降。整个两宋历史上文武之间的斗争,最出名的是秦桧岳飞和欧阳修狄青。虽然都是文臣迫害武将,秦桧却遗臭万年,欧阳修仍不失被后人敬仰。究其原因有三点:

政治时局不同

宋仁宗是北宋开国以来第四位皇帝,经过太祖、太宗、真宗三朝艰苦创业,等到宋仁宗一朝,天下虽然没有完成大一统,但整个政治时局是非常稳定的。再加上宋仁宗起用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使得仁宗一朝出现“庆历嘉祐之治”。整体上来说,北宋仁宗时期社会趋于稳定,没有大规模的边塞战乱,欧阳修和狄青之间的斗争是政见之争。

南宋高宗由宋徽宗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建立。此时,南宋政权如襁褓中的婴儿,非常脆弱,大有摇摇欲坠之势。靖康之变后,宋朝完全失去对北方的控制,只能偏安南方一隅。此时此刻,秦桧不顾国家安慰大搞特搞朝廷斗争,于南宋政权非常不利,秦桧害死岳飞就等于失去对南宋北部的防御,也等于弃江山社稷、黎民生死于不顾。

秦桧与欧阳修的履历不能比

欧阳修是根正苗红的宋朝赵氏家臣,即使与狄青政见不同,但目的都是出于维护北宋政权的稳定。虽然欧阳修的政治远略不及其文学书法造诣的十分之一,但欧阳修能够做到为人刚正不阿,处事不偏不依。深得当时同僚,和后世学者的尊敬。

秦桧不用多说,压根不值一提。早些年效忠北宋朝廷,靖康之变发生后,跟随徽宗皇帝被金人俘虏北国。秦桧面对金国人的穷凶极恶,丝毫没有屈服,破口大骂金国野蛮之邦。后来被完颜昌赏识,招为幕僚。偶然得到机会逃回南宋。从此以后的秦桧性情大变,由主战变成求和,而且极力打压朝廷的中的武将。

历史真相有时全靠一张嘴,你说是黑就是黑,你说是白也可以。秦桧是个大奸臣,是有历史定论的,说他害死了岳飞,大家也没有意见,就算有人说他是替宋高宗背黑锅,那也没有办法,继续背吧!秦桧翻盘的可能性很小。

在北宋仁宗时期有个将领叫狄青,虽说他的名气比岳飞差点,但他立下的战功一点都不比岳飞小,官职也不比岳飞低。狄青从一个少年犯,到后来成为了枢密使,在重文轻武的宋代,枢密使一般都是由文官出任,狄青一介武夫竟然能坐到这个位置,这与宋仁宗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宋仁宗是个明君。

狄青军事才能不可否认,但让他才能能够充分发挥的,还是得益于他的两个恩人:范仲淹和韩琦。这两个人不但给了他平台,而且还给了他足够的发挥空间。范仲淹是个圣人,文治武功都相当了得。

狄青做了枢密使以后,反对声此起彼伏。就连他的恩人韩琦也加入了反对的队伍。在反对的队伍中,我们后人惊奇的发现还有大学问家欧阳修,这怎么着都让后人不可理解。可也有不少人为欧阳修辩护,说他是为了狄青好,狄青的被贬和愤懑离世与欧阳修没有任何关系。真相到底怎样?我们一起来看看欧阳修的作为。

清朝有个叫昭梿的人,他是努尔哈赤7世孙,他写了一本叫《啸亭杂录》的书,在书中详细的记录了欧阳修弹劾狄青的细节,诋毁狄青有异心,要谋反。当然我们很难判断,欧阳修到底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昭梿只是一面之词。

不过我觉得欧阳修、文彦博、韩琦等等文官肯定有过这样的行为,在宋仁宗面前弹劾过狄青。在这里我主要跟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欧阳修等人的做法到底是陷害还是保护狄青。

清人昭梿是痛批欧阳修,说欧阳修如此诋毁狄青,哪里是为国爱惜人才呢?狄青在欧阳修等人的陷害下,被贬后忧愤而死,让国家失去栋梁之才,其做法比秦桧诬陷岳飞有过之而无不及。并说秦桧后来就是效仿了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