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写景的作用

作者:ysladmin 时间:24-03-18 阅读数:5人阅读

写景可以写哪些景色?

世间万物,凡是存在的皆为景,皆可入笔!

花鸟鱼虫,草木瓜果,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天地华宇都是景。

但是作为写作的题材,就要合理选取,有的放矢,不能随意乱写。

写景,写景的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景物从写作角度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客观存在的景。

这类景物,无论你看不看见,有没有感觉到,它都客观的存在。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天空大地等等都是如此。

写景,写景的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类景由于其势大而形伟,故常常用以表达宏阔高远,亘古不朽之形象。

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虹落日圆”

比如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写景,写景的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比如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一、写自然之景,动植物构成的景。如《荔枝蜜》中写蜜蜂辛勤酿蜜的场景,有力地突出了中心。动植物构成的景分为动态的和静态的,写法上可以化静为动,也可以化动为静;由局部到整体或整体到局部,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由一般到个别等,一切根据中心需要而安排。

二、写社会环境之景。社会环境是人物生活活动的舞台,要刻画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一句话写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突出了孔乙己是个多余的人。为后文的展开作了铺垫。

如《沁园春.雪》上阙写北国雪景,突出祖国的多娇;下阙评历史人物,突出歌颂了今朝的风流人物一一人民群众。文中写雪景有动态的有静态的,有化静为动的,有化动为静的,读起来美不胜收。

湖光山色,日月星辰,风云雨雪,花草树木等等皆可入景,问题是你不能为了写景而写景,写景的目的是为内容服务。比如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就运用了阴晴两种景色的对比,来描绘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做到了借景寄情,情景交融,调动的读者的情绪,触动心弦,引起共鸣。

如果你写一篇歌颂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文章,你可以通过环境的恶劣,来衬托他们不畏生死,救死扶伤的大无畏精神。也可以描写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的景色来歌颂他们的医者仁心。

再如你写一篇游记,通过亲眼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激发读者爱自然,爱祖国的热情。

总之,所有景色都值得去写,但是一定要围绕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去写。反之,景色描写得再优美,也是徒劳。

景物描写(也称写景)是写作的一种方式。在叙事的文章和作品里,有时插入几笔生动的景色描写,就象给文章加入了催化剂,能使形象更生动,感染力更强。景物描写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但不是豪无目的地去写景,更不能为了写景而写景。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当,效果会适得其反。

一、写景的作用

一般来说,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以下三点:

一是烘托人物。人物和景物是密切相关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当中,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形成,都和周围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写景对表现人物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孙犁先生写的《荷花淀》的开头,就是借助写景来烘托人物的。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象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香味。

作者把景写得很美,而且是人物和景物交织着描写。这个妇女编出的席子与淀上的风光连成了一片,那皎洁的明月,雪白的苇席,银光闪闪的水面,淡淡透明的薄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个青年妇女坐在荷花飘香的小院里编着席。这一段景物描写,不但渲染了宁静的气氛,而且烘托了人物,写出了白洋淀妇女在和平与宁静的环境中从事劳动的情景,同时也表现出了在劳动中的愉悦心境。

二是渲染气氛。作者常常可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来创造一种气氛。这种气氛可能是欢快的,热烈的,也有可能是宁静的,凄凉或悲壮的。至于创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要看作品和文章的需要。

例如:鲁迅写的小说《故乡》,开头是这样写的:

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两年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

时候即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里,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这段景物描写所渲染的气氛,正如作者所形容的那样,是悲凉的。这悲凉的气氛和《故乡》一文中所描写的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破产,农民生活的艰辛,格调上是一致的。这样就加深了读者对主题的理解,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是传达感情。写景往往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就点出了情与景两者之间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借景抒情,便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从另一个方面说,作者通过生动、逼真的景物描写,往往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例如:李若冰在散文《初入柴达木盆地》中,对盆地周围的山峰描写,就表现了作者对柴达木的热爱。文章是这么写的:

透过云雾,在盆地的南方,耸立着昆仑山,它气势雄伟,戴着银盔,披着银铠,真像一个老当益壮的将军。在盆地的北方,屹立着阿尔金山,它脸面清秀,俊俏英武,显得非常干练可爱,很像一个年轻有为的少年。这两座山是多么美,又是多么不同啊!

当读了这段文字,就会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于祖国山川的热爱。他对柴达木盆地周围的景色,尽情地讴歌、赞美,语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种方式就是寓情于景。作者写这两座山独具神态和特点,象是一老一少,用对比的手法去表现,形态鲜明突出。而且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的比喻,把两座山的雄姿清晰的勾画了出来。文字简洁明快,廖廖数笔,即写意,又抒情,是不多见的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