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

作者:ysladmin 时间:24-03-18 阅读数:5人阅读

中国是礼仪之邦还是礼义之邦?

 

应该是“礼义之邦”,写成“礼仪之邦”是大错。不然我就成了瞎提问了。

千年来传诵的是“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说出自《管子》一书。《管子·牧民·四维》称:“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管子·牧民·国颂》指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北宋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冯道传》中归纳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张:展开,推行。意思是,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的四项道德准则,如果它们不能被推行,国家极易灭亡。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礼仪”则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是“礼”当中的形式部分,是一小部分。“礼仪”简言之就是礼貌,而“礼义”是指的伦理道德。拿“礼仪”替代“礼义”,不是大错是什么?

谢谢你为回答打分!极差较差一般不错很棒感谢你的打分,你的打分对我们很重要!

重新打分

创建于2017.10.18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应该是“礼义之邦”,写成“礼仪之邦”是大错。不然我就成了瞎提问了。

千年来传诵的是“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说出自《管子》一书。《管子·牧民·四维》称:“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管子·牧民·国颂》指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北宋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冯道传》中归纳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张:展开,推行。意思是,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的四项道德准则,如果它们不能被推行,国家极易灭亡。

而“礼仪”则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是“礼”当中的形式部分,是一小部分。“礼仪”简言之就是礼貌,而“礼义”是指的伦理道德。拿“礼仪”替代“礼义”,不是大错是什么?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国是礼仪之邦,体现在哪,大家对此有何见解?请指点?

在先秦时期,曾出现过“礼不下庶人”的社会现象。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礼”之价值制度本身的发展,礼一方面不断得到统治者的推崇,一方面也越来越为整个社会所重视,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春秋以降,在儒家推动下,社会取得了从“学在官府”到兴办私学的进步,从此“知识下移”,礼也随之传播到更加广阔的社会之中,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遵守。中国古代社会逐渐形成严格的礼制对人们的言行加以约束,礼也最终成为全社会自觉检查和约束自己言行举止的依据和标准。中国所谓“礼仪之邦”的称号便是源于这种礼的整体性和社会化。

这样,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礼”便在使用对象和价值内涵上都比大部分历史时期的西方更为广阔和深入——因为传统东方文化将“礼”视作一种根本的社会规范,被组织的非常“严密完整”。这种浓重的文明印记,在国家统治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其行为主体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其规范对象囊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其价值追求是实现儒家推崇的社会和谐稳定,其组织制度渗透到了国家、社会、家庭的方方面面。

对此,钱穆这样评价道:

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如果你要了解中国各地的风俗,你就会发现各地的风俗差异很大……然而,无论在哪儿,“礼”都是一样的。“礼”是一个家庭的准则,管理着生死婚嫁等一切家务和外事。同样,“礼”也是一个政府的准则,统辖着一切内务和外交。要理解中国文化非如此不可,因为中国文化不同于风俗习惯。